本文转自:人民网-黑龙江频道股票配资门户平台
人民网“行进中国”黑龙江调研采访团
走进佳木斯市桦南县驼腰子镇新合村,生机盎然的紫苏田连地成片,嫩绿的叶片上凝着露珠,在阳光下泛着细碎的光。种植户们弯着腰在田里走动,熟练地摘除杂草。微风掠过,一垄垄紫苏叶随风摇摆,独特的辛香气息不断飘散开来。
种植户在紫苏田间清理杂草。人民网 徐成龙摄
“我们村是全县最早种紫苏的村子,一开始很多村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跟着一起种,没想到都卖上了好价格,现在我们村家家户户都种紫苏!”驼腰子镇新合村种植户陆中堂一边向记者介绍,一边小心翼翼地迈出紫苏田,对脚下的幼苗爱护有加。
从“试试看”到“家家种”,实打实的经济效益让种植户们的腰包更鼓、底气更足。
桦南县人工栽培紫苏历史悠久,1986年起驼腰子镇新合村就开始大面积种植。得益于北纬45°~46°的黄金黑土带和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双重加持,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紫苏生长的天然沃土。
“种紫苏的成本其实并不高,这种作物‘不挑食’,在相对贫瘠的土地和坡度较大的林地上都能茁壮成长。只要定期除草、补充叶面肥,产量基本不用担心。”陆中堂表示,“不但产量有保障,销路也不用愁,县里的紫苏加工企业很多,每到收获季,坐在家门口就有企业来上门收购。”
紫苏产业已成为桦南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。人民网 徐成龙摄
种植销售两旺,桦南县的紫苏也成了紧俏的“抢手货”。
在桦南县农盛园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,一粒粒咖啡色的紫苏籽正在脱壳机上跳动,生产线上紫苏油清透金黄、香气馥郁。罐装机上的玻璃瓶叮当作响,在传送带上列队前行。
“紫苏浑身都是宝!”企业的生产部部长张文鑫介绍,“紫苏籽可以用来榨油,紫苏叶主要用于鲜食,紫苏的茎叶还可以用来入药。在我们工厂,每一株紫苏都能做到‘吃干榨净’。”
依托于桦南的紫苏种植优势,农盛园食品有限公司还研发了紫苏月饼、紫苏鸡蛋、紫苏蜂蜜等10个品类120个产品,着力培育“全链经济”的发展新模式。“现在整体市场还是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,所以本地种植的紫苏我们基本上是‘照单全收’。”张文鑫说。
近年来,随着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的大幅增加,桦南县已形成一套机械化种植、标准化生产的经验体系,紫苏产业不仅成为县域经济活力迸发的“新源泉”,也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“强心剂”。
从“田间”迈向“市场”,紫苏飘香给传统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
走进桦南县紫苏种植示范园,1000亩整齐排列的紫苏植株郁郁葱葱,“中国紫苏在桦南”的招牌格外醒目,作为集品种试验示范、先进技术推广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示范园区,这里生长的紫苏叶片肥厚、茎秆挺拔,与鲜花交织在一起的田垄宛如一幅秀美的生态画卷。
俯瞰桦南县紫苏种植示范园。人民网记者 苏靖刚摄
“示范园的建立就是为了引领紫苏产业的示范种植,推动行业迈向标准化和规模化,同时让市民游客能够更好地感受桦南的紫苏文化。”桦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秦志民介绍,“目前我们培育的最优品种就是‘桦南紫苏一号’,单产可以达到每亩100公斤。”
小紫苏绽放“黄金叶”,小县城跑出“新赛道”。当前,“紫苏强链”已成为桦南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,全县紫苏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,年产量超8000吨,占全国同类产品三分之一。(方圆、李忠双、韩婷澎、尚城、苏靖刚、徐成龙)
点击进入专题股票配资门户平台
鼎宏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